0398-2882881
“碳中和”對我國機械制造行業發展帶來的機遇與挑戰
發布時間:2022/4/29 22:21:19 600人看過 字號:大 中 小
從整體工業發展的角度看,工業部門的碳排放有望在“十四五”末實現總體達峰。相較于碳達峰,碳中和的難度更大。歐美國家的碳達峰到碳中和一般有50-70年過渡期,而我國作為全球碳排放居首的國家,化石能源在整體能源結構中仍占80%以上,2030達峰后,僅用30年實現碳中和,可以說時間緊,任務重。因此,工業領域的節能減碳首先要從源頭設計端開始,需要將綠色低碳的理念貫穿產品的生產、流通等其他全生命周期環節,而這需要借助數字化、智能化技術的賦能。
對于機械制造行業來說,鋼鐵行業是機械制造業的基礎,“碳達峰、碳中和” 對于鋼鐵行業來說不亞于2016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次大變革。在未來五年內,中國鋼鐵行業面臨兩大任務:產業布局優化結構調整,綠色制造體系的打造。據統計,中國的粗鋼產量占全球超過50%,鋼鐵行業的碳排放占全球的60%。而在國內來看,鋼鐵行業占整個中國碳排放約15%,是所有工業門類中排放最大的行業,無論從哪種角度看,中國實現碳排放的路徑中,鋼鐵行業應該也必須做出最大的貢獻。鋼鐵壓減產量是我國完成碳達峰、碳中和目標任務的重要舉措,工信部將從四方面促進鋼鐵產量壓減。因此,去產能和壓產量成為未來一段時間,鋼鐵行業的重頭戲,包括兼并重組在內,鋼鐵產業上下游的變革將持續發生。
我國能源結構的轉型升級將同步影響機械制造行業的發展。在我國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,電力在全部能源負荷中占比也將越來越高,在所有行業可實現的全面脫碳情景中,電力的脫碳都必須先于更大范圍的整體經濟脫碳。電力系統未來十年的發展,對于中國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和在2060年或更早時間實現碳中和目標至關重要。國家電力投資集團給出了明確的碳中和方案,中石化、中海油、中國大唐等能源央企也隨后宣布啟動碳中和規劃。在過去10年,可再生能源的發電成本降幅巨大,全球光伏和陸上風電的平準化發電成本(LCOE)分別下降了85%和60%,海上風電成本如今也開始快速下降,僅過去五年就下降了60%,在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地區,可再生能源競價甚至更低。因此,中國必須大幅度提高零碳發電資源的投資速度,盡快實現能源結構轉型的目標。
新能源汽車、電動汽車是機械制造領域中重要戰略新興產業,對于實現碳達峰、碳中和目標也具有重要的作用。黨中央提出碳達峰、碳中和的目標,實際也為新能源汽車、電動汽車發展指明了方向、拓展了空間,帶來了重要的機遇。加快向低碳、近零碳、零碳深度轉型,堅定不移地大力發展電動汽車,加大投入力度,加強相關基礎設施建設,鍛造綠色低碳產業鏈供應鏈的長板,補齊核心工藝、專用材料、制造裝備等短板弱項,提升國際競爭力,實現我國汽車產業的彎道超車,把電動汽車打造成我國先進制造和低碳制造的亮麗名片,在推動國家碳達峰、碳中和目標的過程中,實現汽車行業自身的高質量可持續的發展。
綜上所述,全球已形成的“碳中和”共識將有力地引導長期投資向低碳領域配置,實現“碳中和”的目標意味著顛覆性的能源革命、科技革命和經濟轉型。中國實現“碳中和”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比發達國家更多,但是實現“碳中和”是可行的并且能帶來多重效益。經梳理“碳中和”背景下的八大重點領域存在重大投資機會,包括電力、交通、工業、新材料、建筑、農業、負碳排放以及信息通信與數字化領域。其中多個領域與機械制造行業緊密相關,如電力領域的光伏發電中硅片和電池片技術提升、交通和工業領域的電氣化、新材料領域的循環利用再生、建筑領域的節能改造、農業領域的化肥和畜禽養殖排放相關減排技術、負碳排放領域的碳捕集封存和利用(CCUS)技術以及信息技術與數字化領域的智慧生活方式與健康等。
來源:北大縱橫